每卖一部iPhone,就是射向爱立信们的一颗子弹(附IPR清单)
作者:黄莺
当苹果在2007年首次推出iPhone并与蜂窝SEP的许可方进行接触时,苹果面临着过度的版税要求、繁重的合同条款,以及禁止销售一款重新定义智能手机的革命性新产品的禁令威胁。当时苹果签署的SEP许可协议以及苹果支付的版税都不是FRAND。经过多年的重新谈判,在某些情况下,花费高昂的诉讼费用,才开始纠正这种情况。
爱立信专利被苹果挑战的清单
过去一个月对爱立信提出IPR的专利都是去年爱立信曾经用来起诉三星的专利,目前有25件。而最新公开的两件专利已经不是爱立信之前用于三星的专利了,说明苹果可能还在对照着之前爱立信提供给苹果的许可谈判清单上的100件专利,在无差别的进行逐一无效(IPR),这就需要有相当大的资金支持。
而这点钱,或许对于苹果这家已经3万亿美元市值的企业来说,真的不是个事。
也正是苹果这种“财大气粗”,连对手爱立信都有点坐不住了。在爱立信本月回复美国司法部的有关SEP的评论中针对苹果(隐晦的提到)这种行为,描述道:
环顾当下,能够拥有数十亿美元诉讼预算的,恐怕也就只有苹果一家,别无它号了。
所以这场仗怎么打,目前从苹果对爱立信提出IPR的进度来看,还完全看不到尽头。
苹果的目的,实际上在其《基于FRAND许可SEPs的声明》中已经说的很明确,就是:
也就是说,苹果通过IPR挑战爱立信,试图证明爱立信许可清单中的一些专利是无效的,是没有价值的,SEP持有人拿着这样的专利组合来找实施人收费是不合理的,也是不FRAND的。
反而应该是SEP持有人自己去证明这些上千件SEP专利的价值。而这对爱立信这些权利人来说显然是一个不能承受的成本,这在爱立信起诉苹果的FRAND诉讼中也可以看到爱立信的“诉苦”:
如果对其拥有的上千件SEP专利进行逐一的裁决,需要花费数亿美元,甚至数十亿美元,以及数人一生的时间,然后还需要在全球几十个法院对这些专利进行评估。爱立信认为这是苹果有意将巨额交易成本的威胁强加给专利所有者的一种策略,而让专利所有者不得不接受苹果公司的FRAND原则。
可以看出,整个事件,爱立信虽然高高的站在专利权人视角,苹果则是典型的被许可人。但是从双方斗争的结果来看,专利诉讼资金实力更加雄厚的苹果,显然更有精力和财力去挑战新的专利许可规则,这种权利人与实施人间力量的反转估计也只有苹果才能做到。
果粉们现在每买一部iPhone的钱中,不仅含有向高通、爱立信和诺基亚等专利权人支付的专利使用费,实际上还贡献了苹果在“对抗”这些专利权人“不合理”收费的诉讼基金。
这场有钱人的游戏,实际上就是一场未来十年的规则制定权之争,未来随着案件的深入会愈发精彩。